各位考生对于高考中的一些热点名词应该并不陌生,像“投档”、“滑档”、“退档”等名词都需要大家了解具体含义,毕竟这些均与诸位考生填报志愿息息相关。那么高考断档是什么意思呢?发生断档的原因会有哪些?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,就赶快看下去吧!

高考断档是什么意思,有什么原因?出现断档的学校第二年会怎么样?


高考断档是什么意思,有什么原因?

高考断档主要是发生于高校招生的一种情况,指的是某高校或某专业在某一批次招生中,报考人数不足该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名额,造成名额空缺的现象。一般造成高校断档的原因,可能有以下几种:

1、高校投档分或专业录取分偏高,多数考生望而却步,怕填报后遭遇滑档或退档,因此报考考生数量较少。

2、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较低,对于高考生来说缺乏吸引力,没有报考该校的意愿。

3、高校开设的专业偏向于冷门,多数考生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看好,故不愿报考。

4、学校相较于往年扩招的幅度过大,报考人数未达到招生计划的预期。

5、高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,可能造成考生的生活和就业有所不便,考生出于这点不愿意报考。

6、专业录取要求较高。部分专业对于考生的身体条件、单科成绩、外语语种等方面可能有额外要求,而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大多不满足录取条件,故最终录取人数较少,未满足招生计划预期。


出现断档的学校第二年会怎么样?

一般在今年出现断档情况的高校,在第二年会加大高考招生宣传力度,报考人数会有较大概率有所提升。


发生高考断档情况的高校,在当年通常会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组织参与征集志愿,让一些批次内未录取成功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;且在此过程中高校可能会采取降分录取,来吸引考生报考,尽量完成招生计划。


而对于第二年的高考生来说,前一年高校的降分录取会让考生觉得这所学校可能有机会捡漏,因此报考人数会有所增长。可能会出现报考人数远超招生计划的情况,因此竞争也就会相对激烈一些,甚至导致高校投档分或专业录取分上涨。


但整体而言,在每年全国高考招生过程中,高校发生断档现象的概率并不高,考生想凭借低分被好大学录取的希望是比较渺茫的,只能凭运气。因此在高考志愿正式填报中,考生不能抱着钻空子的心态,一定要认真规划志愿安排,尽量按照“冲稳保”的口诀进行梯度填报,减小遭遇滑档和退档的风险。


以上资料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!